“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來自300多真石漆涂料行業的專業人士的介紹——《環境保護法》
林文在2014廣東省涂料行業工作會議上發表了“環保法及空氣清潔政策解讀”的講話。在此之前,該新環保法經歷了4次修訂草案的審議,并在4月24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上獲得通過,預計將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的條例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不僅設立了諸多制度,還創立了一系列機制,被公認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在多個行業引起了一陣“環保慌”。有真石漆涂料行業人士因此預測,新環保法將“威懾涂料行業”。
最嚴環保法來襲
在當天的講話中,林文主要從推進環境標準制定、促進污染物減排、明確管理責任、明確企業責任、賦予公民舉報權、賦予社會組織訴訟權、收嚴處罰標準、明確政府職責、連帶責任、引咎辭職等方面講述了新環保法的“最嚴”之處。
在新的環保法中,地方政府具有了更大的監管權力和責任,對地方政府執法的監管力度也相應有所增加。
如新環保法第十五、十六條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嚴于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這一方面賦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執法空間和自主性,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據自身區域發展情況制定有差異化的考核指標。另外,新環保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排污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的設施和設備;第六十三條規定,對于沒有取得排污許可證而依然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縣級以上環保部門有權責令其停止排污,并且可以通過將案件移交到公安機關的形式,對違規排污的企業直接負責人處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新環保法還明確了公開違法者信息的規定。第五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的環保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違法者信息;第五十五條規定,重點排污的單位,要如實向社會公開主要污染物的信息以及排放信息,否則縣級以上環保部門將責令公開,處以罰款并予以公布。
在最新環保法中,環境服務機構也承擔起了連帶法律責任。第六十五條規定,環評機構、環境監測機構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環境服務過程中如果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了依法給予處罰之外,也要對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承擔連帶責任。第六十八條規定,地方及縣級以上的相關執法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有包庇、查處不及時、造假、亂查封扣押、信息不公開等行為的,將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記過、記大過或降級的處分,對于造成嚴重后果的,將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對于企業而言,新環保法所規定的義務和鼓勵的力度也大大增加。比如第二十二條規定,排污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如果能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那么政府應當依法采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但是,企業在實施減排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先取得排污許可證,否則“不得排污”。第五十九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污的,如果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第六十條規定,對于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縣級以上的環保部門有權責令其限制生產、停產整頓甚至是關閉。
除此之外,企業在排污過程中,還將受到社會團體和單個公民的監督。第五十七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保部門或相關部門進行舉報,且舉報人信息將被依法保密。
這一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也進一步完善了環境監測制度和跨行政區污染防治制度,補充了總量控制制度,明確規定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且“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在林文的講話中,新環保法給各生產制造行業帶來大沖擊似乎已經成為必然的事情。
“以前,關于企業的罰款存在一個上限,一些企業拖著不給,環保部門就要不斷跟進,可能半年下來才要到幾萬元錢,付出的成本和罰款數額存在不對等。在新環保法中,對企業的罰款沒有上限,且‘按日處罰’,這個規定對于執法而言,方便了很多。”她這樣表示。
涂企所面臨挑戰
為了更好地配合新環保法的施行,林文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國家將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機化工、表面涂裝等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完善涂料、膠黏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準,將推廣使用水性涂料,國家政府也會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同時,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排放標準等,完善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強化企業治理,將加強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污情況的監管。
在廣東省,將采取財稅政策鼓勵企業生產符合環保要求的水基型、非有機溶劑型、低有機溶劑型的產品,提高環保型涂料的使用比例;深化印刷、家具、表面涂裝、制鞋、集裝箱制造、電子設備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達標的治理工作,在2015年底前珠三角地區完成重點企業治理任務,2017年底前其他地區完成重點企業治理任務;在建筑裝飾裝修行業,將推廣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水性或者低揮發性建筑涂料,而政府投資的工程中,將優先采用水性或低揮發性產品。另外,將強化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把20蒸噸以上的鍋爐、典型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等納入監督性監測范疇,試點實施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
這些措施,無疑是重點針對涂料行業而言的,除了“鼓勵水性,抑制油性”之外,涂料企業也將面臨著更加嚴格的排污監管。那么,在新環保法施行的情況下,涂料行業將面臨著怎樣的處境?
有行業專家表示,最直接的是,涂料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清潔生產能力將備受考驗。雖然不少行業專家都曾試圖為涂料行業“正名”,但長久以來,涂料行業始終無法擺脫“三高兩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低產出)的形象——不管涂料行業是否真就這樣,至少在外界看來,事實就是如此。這種思維慣性,自然將導致涂料行業在新環保法施行的環境下,處于不利地位。
同時,讓人擔憂的是,大多數涂料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都并不太重視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方面的工作,特別是一些小的涂料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了節省生產成本,部分也是抱著僥幸的心理,根本就沒有進行清潔生產工作。很現實的情況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很多中小涂料企業都不得不采取一種“隱姓埋名”的方式來發展,害怕外界知道自己是“涂料企業”,不少企業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也不敢買地擴建,擔心項目環評出現問題而導致工程擱淺。
為了應對挑戰,涂料企業當然可以抓住時機進行清潔生產改造,但改造過程中的成本投入、管理改善、團隊分工甚至是標準依據等,都是涂料企業清潔生產改造過程中所需要面臨的挑戰。
因此,不管涂料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實現清潔生產有多困難,就目前涂料行業在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整體水平來看,在新環保法下,很多涂料企業“理論上”將面臨著因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不過關而被淘汰出局的風險。
除了清潔生產所帶來的環保壓力之外,涂料行業更需要面對上下游產業壓力轉移所帶來的挑戰。從去年的情況來看,雖然涂料行業受到“國十條”所帶來的直接沖擊并不太明顯,但家具行業、鈦白粉行業等涂料行業上下游產業卻是實實在在地被“沖擊”了一把。
在新環保法之下,即使涂料行業能夠幸運地躲過自身清潔生產問題所帶來的挑戰,但家具行業、房地產業、汽車行業、鈦白粉行業等涂料行業上下游產業能夠同時免受新環保法所帶來的環保壓力的機會幾乎為零。因此,一個很實在的問題是,在新環保法實施中,涂料行業必然受到下游產業所帶來的產品升級壓力和上游產業所帶來的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
不過,即使是在當下,水性涂料甚至是UV涂料的發展水平也是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環保要求的。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水性涂料備受推崇,但因為水性涂料相比油性漆在成本、性能和服務等方面存在劣勢,并沒有多少受眾愿意為水性涂料埋單;這也直接導致了水性漆難以鋪開的局面。另外,在水性漆市場并不成熟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涂料企業實際上也并沒有在水性漆的研發上投入多少精力,導致水性漆發展緩慢。因此,在油性漆依然是絕對主流的情況下,如何應對下游產業所帶來的環保壓力轉移,是涂料行業在新環保法下所需要應對的重要挑戰。
另外,生產成本提升所帶來的利潤下滑、重新分工所帶來的管理挑戰等,都是涂料行業在新環保法下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如何應對?
對于涂料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新環保法所帶來的挑戰,廣東省涂料行業協會法律顧問王田在活動當天發表的“環保新法下的法律責任分解及應對措施”演講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1、認清形勢,學法守法,合規達標;2、技術綢繆,抱團取暖,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技術攻關;3、主動降低風險,進行環保公關,關注環保險;4、摸清家底,對企業自身進行排污、治污檢查;5、常備不懈,用企業自身的環保制度和軟硬件配套來提供保障;6、依法維權。
不過,雖然新環保法執行日期離現在只有7個月的時間,可謂“時間緊迫”,但不可否認的是,涂料行業內關于這一“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傳言”可謂少之又少;新環保法甚至根本沒有引起部分企業的重視。
在林文當天演講中的一個關于“涂料企業在2013年是否接受過當地環保部門上門抽檢”的現場調查結果顯示,在2013年接受過環保部門上門檢查的企業所占比例甚至不到10%。
“沒想到這么少。”對于調查結果,林文這樣感慨。在林文演講結束之后,廣東省涂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呂水列同樣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表示,“在林處長(林文)的演講中,有20%的人在認真聽,但有80%的人沒在聽。”
對政策和法規執行力度的懷疑,以及在僥幸心理的作用下,不少涂料企業實際上已經對大大小小的環保法規產生了“免疫”。就像在去年“國十條”引起恐慌的那段時期,依然有不少涂料企業在沒有積極應對的情況下免于被罰。因此,在新環保法下,依然會有部分涂料企業采取消極的態度應對。
有行業人士介紹,其實目前真石漆涂料行業最缺的,并不是應對環保法的相關措施,就像廣東涂料行業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涂偉萍說的那樣,“涂料企業(清潔生產)要達標,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該人士表示,很多涂料企業所缺乏的,是一種積極應對的態度。
該人士表示,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真石漆涂料企業依然以僥幸的心理謀求發展已經成為了一件危險的事情。就如林文在演講之后接受涂飾商情報記者采訪時所說的那樣,“涂料企業重不重視沒關系,執不執行沒關系,重要的是,不管涂料企業如何反應,法律還是會執行下去。”
另外,拋開政策和法規的執行力度不說,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在政策和法規不斷趨嚴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大洗牌現象也在加速上演。在涂料行業,因為環保壓力而導致的產業轉移事件時有發生,而品牌發展的兩極分化、大品牌的品牌優勢越來越明顯等等,都與一系列的環保法規和政策有關。在真石漆涂料行業的發展中,政策和法規也在有形無形地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企業規避政策法規制約,實際上也是一種“不思變”的行為。對于真石漆涂料企業來說,如果依然抱著僥幸心理求發展,不主動求變,在發展中必然將十分被動,最終落后于行業整體水平。相對的是,企業在發展中轉變傳統的發展思維,積極應對、在外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主動轉型升級,不僅有利于行業發展,提高行業在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上的整體水平,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裨益多多。比如,在外部環境以及下游產業對涂料產品環保要求提高的情況下,主動進行產品和節能減排的轉型升級,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的情況下,真石漆涂料企業主動進行企業管理、生產流程、原料利用效益等方面的轉型升級,以此來減少成本浪費,等等。涂料企業在發展中能夠做到主動轉型升級,追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跟著政策跑或者老想著鉆政策法規的漏洞,又怎會每每在新法規、新政策出臺的時候手忙腳亂呢?
(編輯:zj)